生活日记

时间:2024-10-18 21:08:12
【精选】生活日记四篇

【精选】生活日记四篇

一天即将过去了,一定有不少感想,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。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日记4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生活日记 篇1

生活中,我们无时不在改变。有时,为了得益于生存,有时,为了自己的梦想,最多的,却是为了适应生活的改变而随波逐流。

依稀记得还是在小学时,成天在教室里追逐打闹,那些个轻轻松松的下午。湛蓝的天空随着我的笑容格外灿烂,寂静的教室也无法遮掩内心的喜悦。多么希望,当时那懵懂无知而又成荫而过的年代慢慢流去。

现在近十年后,再次回忆起当时的场景。没有作业的困扰,没有硝烟四漫的战火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座完整的桥梁,生活,也是悠闲自在。但十年后,同样是老师站在讲台上,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聆听,那是因为没有一个人想使自己的人生堕落,休闲自在的时间,被碎片化了,甚至慢慢消失。同学之间开始有了复杂的人际关系,仿佛,原本的友谊链也随着时间之流逝而碎片化。就连最简单的,那原本的蓝天白云,那些属于大自然的一切,也在慢慢被碎片化。天空中的晚霞,再也不是照耀着人们远去的道路,而是化作碎片,照耀着小部分区域。怎么了?为什么生活会变成这样?一切,都在慢慢地碎片化。

我一直对此深疑不解,直到在今年,初三,发现别人的成绩都高高在上,而我却悲惨地吊车尾。经过同学,老师的开导,我终于清醒过来了:其实,我们生活中发生的碎片化就是人类,或者说世界上一切生物进步的方式。所以,那些没有学会自我调节,改变的,像海滩上的沙子,一点一点被冲淡,冲散,慢慢地再也没有被人提及过。与其说这是碎片化,不如说是宇宙的淘汰机制。你停留了,别人向前了,就相当于你在向后退,向着那些个无人知晓的角落远去。

期待,我们都能适应这种碎片化生活,大步向前迈去。

生活日记 篇2

20xx年3月7日,星期五,天气,小雨,阴冷。

今天是“南中89爱心助学活动”发起以来,我第一次对拟资助的贫困学生家庭进行走访。

上午10点,在办公室做完了需要完成的工作,下午要参加县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,想利用上午两个小时和中午的时间,对拟资助的两名贫困学生家庭进行一次走访,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和现状。好兄弟三儿从三岔驱车到龙坑接我,和吴静(团县委)一起,我们决定去看看刘天梦、郑毓这两个孩子的家。

郑毓是南中高二(8)班的学生,家住三岔镇高山村双龙组,到村的公路已经硬化,车子可开到村口,到郑毓同学的家需要走十来分钟的山路。山路很泥泞,一边走我一边向村里的同志打听情况。据她们介绍,郑毓是个非常听话的女孩子,其父亲郑舟伟常年在家务农,长期患病身体状况不好,她还有一个妹妹郑小炫在肇兴小学上三年级,一家人基本上靠其母亲杨明美在外打工(帮馆子)来支撑。

郑毓的家很简陋,房子很破败,家里除了最日常的生活用品之外,东西不多。我们去的时候她的父亲郑舟伟刚好在家,他说孩子(郑毓)非常优秀,上的是南中的实验班(在南中最好的是珍珠班,实验班比珍珠班稍差一点,其余的是普通班),成绩在班上名列前十,全校排300名以内。他说孩子上学很辛苦,周末基本都不回家,每个月家里给孩子的生活费只有300元左右。在南白,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,300块钱连吃饭都不够。

我们走访的第二个学生叫刘天梦,一个只有16岁的男孩,20xx年8月,以522分的中考成绩进入南中,现就读于南中高一(15)班。

从郑毓同学家里出来,走完那段山路,我们一路驱车向前,到达了三岔镇长安村瓮村组。同样,车辆只能到达村口,到刘天梦的家仍然要走一段山路,因为下雨,很泥泞。

刘天梦家的情况显然更为具体,房子很破旧,家里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。其父亲已于十多年前去世,其姐姐刘天红还在铜仁学院上学,现正在实习阶段,其母亲曹言珍一人在家,耕种家里的几亩田地,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支。说实话,在农村,一个女人能够把两个孩子培养上大学,那真不是一般的艰辛。由于经济极度困难,家里只能给孩子每个月100块钱生活费,仅仅靠这100元的生活费,孩子就得挨饿。为了维持正常的学业,孩子的母亲说他在南中勤工俭学,帮助学校做一些事情,获取一些必要的生活费。

村里的同志给我们介绍,孩子非常懂事。因为父亲去世早,家里没有男劳动力,犁牛打耙的事情没人干,请人又请不起,于是小小年纪的刘天梦就承担起了这份家庭责任,每个假期,他都会把家里的田地全部翻犁好,几个长假他都会回家,帮助母亲干农活。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。

这样的家庭环境,有这样懂事的孩子,能够以522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南中,真的很了不起!当然,曹言珍这样的母亲,也同样了不起!作为儿子,刘天梦是幸运的,因为他有曹言珍这样无怨无悔的母亲;作为母亲,曹言珍也是幸运的,因为她有这样懂事优秀的孩子。

从刘天梦家出来,曹言珍一直送我们到很远,她一直不停地给我们说:“谢谢你们的鼓励,谢谢你们的关心,谢谢你们的帮助,我一定会把孩子培养出来”。听到的,看到的',除了感动,或许更多的是心酸。

在回南白的车上,和我一起去走访的吴静在谈起两个孩子的时候,声音有些哽咽,我知道,她和我的感受一样。听到的,看到的,除了感动,或许更多的是心酸。

那一刻,我的一些想法已经变成了决定。

生活日记 篇3

今天,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一个公益活动——捡垃圾。我们是冒着酷暑进行的,捡好后热得我流浃背,但是,我看着自己为城市清除了这么多垃圾,心里高兴极了。我边捡垃圾边想: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垃圾呢?难道,那些扔垃圾的人愿意生活在垃圾堆里吗?再说了,那些人为他人、为我们这些孩子着想了吗?我认为,不管是对自己,还是对别人,乱扔垃圾都是只有坏处,没有好处的,这是一种极不文明、极不环保的行为。

我想,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在美好的环境中生活,那就应该从一些小事做起,从点点滴滴做起。比如,每个人看到垃圾都拾起来,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乱扔垃圾……亲爱的伙伴们,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吗?让我们用行动告诉所有的人——爱护环境,人人有责!

生活日记 篇4

真心的说,对于做菜我不是很在行,但对美食的渴望,总是让我难抑心中的向望,便有了空间诸多转载的菜谱。

记得女儿有次面对冰箱前发愣的我说:你当真没一点思路吗?大脑一片空白吗?…其实当时是有点思路的,但被女儿一问,反倒没了主意。

说实话,那点炒菜的功夫,也是刚上班看了菜谱,维系单身的温饱只能自己关了门,自个吃!后来又跟了师傅,下了班便有许多机会看他们做菜,虽然菜系单一,品种稀少,但毕竟学会了基本的做菜常识。然毕竟只是心中有数,未曾下过手,偶有帮忙,也是拣拣菜,洗锅刷碗,真要面对各色鲜菜,还真有点茫然。

不过你可千万别误会,我可不是什么“吃货”,因为单从体形看无论如何我也不会被算做“吃货”,但对于美食的诱惑,我还是很渴望的,也希望拿得出,上得了台面!很庆幸在现在这样一个小集体,大多数人都会上锅做饭,而且总会有一样让个人拿得出,又令众人称道的菜肴,那种典型的家常菜,荤素搭配,又少不了地方特色的面食拉条,让身居异地,却有家的浓浓氛围!

如果当班特别轻闲,还会吃上自己动手蒸的馒头和包子。完全自己调馅,依了个人口味,拔了萝卜,挖几根大葱,切点肉末;或摘几个茄子,铲点韭菜…都是不错的选择!这头聊着天,那头蒸锅中早已呼哧着包子的香气,引了你的聊天话题直奔“吃”,你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能力,居然学会了蒸包子…

《【精选】生活日记四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